查看原文
其他

野夫:隐忍的年代隐忍的爱

野夫 万象文摘 2022-03-19

“事实上,对中国人而言,每一个年代的爱情,都有各自的历史痕迹。50年代的单纯,60年代的压抑,70年代的扭曲,80年代的觉醒和挣扎……再看看90年代的颓废和新世纪以来的严重物化,大抵可以印证不同年代的世道人心。”

隐忍的年代隐忍的爱

——电影《1980年代的爱情》编剧手札
文|野夫



一辆老旧的大巴士从蜿蜒山路缓慢驶来,停靠在我们今生的河岸。这样的穿越,把我们带入了上一个世纪。那时的河水还很清亮,山林也明媚,山光水色都泛着大病初愈后的精神;而人也如此,朴拙单纯,似乎纤尘不染,没有一点尘俗的烟火气。
一个男人,在深山古镇的小街上,邂逅了他曾经暗恋的女同学,故事就此开始。这样的异地相逢,近乎俗套,是很多电影的开头。但是,这个山村供销社最初那一刻的平淡对峙,惊惶中的矜持和故作的镇静,却顿时暗示了人世背后的惊心动魄。
那是中国的1982年。似乎只有中国人才深知,在中止高考十年之后,第一代毕业的大学生,在那个年代是怎样的珍稀和骄傲。而那个因为家庭背景的原因,未能就读大学而成为小卖部营业员的女生,该有怎样的委屈和自卑。
那时的中国,刚刚结束十年文革的浩劫。久禁复苏的心灵,才初初开始渴望正常的人性。但又像刚松绑的手臂,很难马上就伸展自如。他重新燃起的爱欲,却始终被她巧妙地拒斥着,他无论如何也不敢贸然喷发,内心的岩浆如火煎熬,依旧不敢冒犯心中的女神。
事实上,她也早就深爱着他。但她不愿重蹈父母的悲剧——当年,她父亲也是一名来支援山区的大学生,因为爱上她母亲,于是留下来,最终这对夫妻在山里毁掉了一生。她现在在小镇需要照顾被监管的父亲,既不能跟自己的爱人远去,也不愿把自己的所爱留下。于是无论怎样的深情,她都需要埋葬和拒斥。而这样的绝意抵抗,正是为了真正地成全她心中的男人,同时也是在成全自己最无私的爱。



世界上多数电影都会植入爱情,更有为数巨量的电影,只是为了讲述爱情。爱情片是电影世界的一个重要类型,千万种悲欢离合,无不是在阐释人性中的爱恨情仇。
但真正成为经典的爱情片,一定是在看似相同的男欢女爱主题之外,为爱情这个宏大宝库,增添了一种新的人物关系和故事主题,以及爱情背后的特殊时代和沉重历史。
世界上多数人的爱情,都是为了“抓住”。抓住便是抵达,是爱情的喜宴;仿佛完成神赐的宿命,可以收获今生的美丽。而《1980年代的爱情》,则讲了一个不断拒斥的故事,这是一个近乎残酷的安排,乃因这样的爱不为抵达,却处处都是为了成全。这样的成全如落红春泥,一枝一叶都是人间的怜悯。
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故事,而且几乎是仅存于上个世纪的爱情。在那个恍若隔世的年代,个体的命运还完全无法摆脱国家机器的安排,于是万事只能隐忍,无论爱与恨,都只是严酷岁月中的蓬尘萍根,只能随水消逝。
电影中另外两个草根人物——女人的父亲和伙夫老田,他们那一辈人的爱情,也是这样牺牲在时代深处。这两场若隐若现的往事,是这一场爱情的悲剧背景,也是女人坚持自己的悲剧选择的依据。
女人放逐了本可属于她的男人,同时也放逐了自己的命运。在分手之后的数年,他们却在故乡小城再次重逢。这时的男人,则是卷入大时代悲剧之后,真正流放归来满身伤痕的倦鸟。女人第一次将自己献祭般地给予了他,只是为了拯救他的颓顿,之后,再一次驱逐他奔向远方。
所谓远方,曾是她父亲来的方向,也是她内心一直瞻望的他乡。她一生服从命运,早早就放弃了少年时代的梦想,但是,却将这样的梦,寄托在了她所深爱的那个男人身上。当某一天男人真正实现了他们的理想归来之日,她却过早地凋谢在自己卑微的命途中。


从电影叙事而论,这只是一个男人的私密回忆。但在那些吞吞吐吐欲盖弥彰的背景后,我们逐渐明白这个故事的真正意图,是在追忆那个隐约像不存在的年代。
这一辈中国人从那个被淹没的年代穿越而来,即便桂冠戴上头顶,但仍觉荆棘还在足尖。那是中国一个世纪中唯一凸显干净的年代,每一次回望,都有割头折项般的疼痛。当借助一个电影来谈论那一段爱情时,最终发现,都是在薄奠那些无邪无辜无欲无悔的青春。
事实上,对中国人而言,每一个年代的爱情,都有各自的历史痕迹。50年代的单纯,60年代的压抑,70年代的扭曲,80年代的觉醒和挣扎……再看看90年代的颓废和新世纪以来的严重物化,大抵可以印证不同年代的世道人心。
这样一个充满怀旧风格的影片,仿佛是为了抵抗遗忘。也许因为与当下的不谐,才会如此钟情于只过去了二十几年的风物。我们不得不坐在时光的此岸,再来转顾那些逝去的波涛。
一般来说,每个作品都隐含着作者自己对历史的理解,以及同情和纪念。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,不太容易承载太多的人物命运。但这些一闪而过的生命,无一不是源自于那个时代的草野。正是这些普通的悲剧人物,构成了中国的当代史。
这一代中国人之所以始终无法超越80年代,也因为那个光辉岁月,给了他们最初的熏陶和打磨。无论编剧或导演,都在试图找寻当年那些残破的人世经验,仿佛仅为提示后生者——我们确实有过那样近乎虚幻的美,哀伤孤绝,但那却是他们曾经的存在。





文侠野夫漂泊半生,走遍了江河湖海,看遍了世间沧桑,他把这一切都用文字记录下来。野夫的文笔如其为人,侠肝义胆,充满豪情。他用一支孤笔,写尽大历史背景下一代普通人的历史变迁,向这个善于遗忘的社会作出决绝的反抗。


野夫说:“这个时代,当你还没有完成安徒生笔下一个孩子的真诚教育之时,也就是你还不敢做一个真人的时候,你绝不可能是大善的,更不可能是美的。”


他为人真诚坦荡,在他看来只有社会中大多数人都真实的活着时,社会才可能变好。他这种真诚,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缺乏、最需要的。


为此万象文摘&先知书店诚挚推荐“野夫作品集”:《身边的江湖》《1980年代的爱情》,品味一代文侠的豪情与柔情。


◎《身边的江湖》:是一部散文集,收纳了作者停止网络更新后的全部叙事散文。在书稿中,他用特有的笔触,以动荡年代的小人物命运为切入点,记录社会发展过程中那些不能轻易被遗忘的伤痛。


◎《1980年代的爱情》:这这是一段发生在80年代末期的爱情故事。野夫回望自己的前半生,将共和国历史上那段清纯时代的爱情,用饱含深情的笔墨娓娓道来,追忆废墟上生长出来的美好阳光。让人透视惨痛的历史之时,体会一代人心中隐秘的骄傲。

 

他用鞭子鞭打这世界,也鞭打自己的内心,并以此指向体制与组织,以及时代里还未泯灭的良知。最豪情万丈的人,也最柔情似水,野夫就是这样。读他的文字不仅提神醒脑,更会常常被其深情所感动。

 

这两本书是野夫书稿中被删减最少,最能体现作者观点和情感的作品。文字凝练,具有极强的感染力。感兴趣的书友可识别下图二维码,一键收藏 。



▍延伸阅读

野夫访谈录:大理没有爱情

野夫:渡尽劫波

书生杨渡:暗夜中的传灯者|野夫

野夫:我像人民一样,混迹于大理古城人民路

野夫一席演讲:『 在路上 』(强烈推荐)

野夫的野蛮成长

野夫:心中没有绳索,思想才会得到解放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